首页 百科资讯 最新收录

部门临期食物“换马甲”销售,有的直接改生产日期

小编:xiaojiong      分类:新闻热点    发布时间:2022-01-28 17:32:32     阅读()

中央商揭破一些临期食物翻新销售以次充好等问题

临期食物真的物美价廉吗

法治日报讯 原价9.9元一盒的甜点只需5元能得手两盒;一箱牛奶的单价立降50%;网红饮料不仅降价还买一赠一……食物价钱大优惠背后的玄机,是保质期即将到期,这类食物又被称为临期食物。

近年来,临期食物市场越来越火热。线上,“年轻人买临期食物来削减虚耗”这一话题在微博上阅读量突破一亿;豆瓣上“我爱临期食物”小组确立一年多来群集了近10万人;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搜索临期食物,相关视频综合播放量到达万万以上;线下,各大超市设置临期食物促销专区、开设临期食物专卖店。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克日观察发现,临期食物火爆后,一些问题随之而来:一些商家受利益驱使,改动临期食物的生产日期,用过时食物冒充临期食物;一些消费者缺乏挑选临期食物的知识和履历,一次性购置大量临期食物,却无法在保质期内食用完,导致食物虚耗……

多位专家克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规范临期食物市场需要多措并举,相关部门可以对临期食物的限期作出界定,除了标注保质期外,还可以再标注最佳口味时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等内容,利便主顾鉴别。

商家缺乏提醒意识

未按划定分类陈列

2021年12月23日,家住天津的刘女士发现自家小区门口的零食店门前堆起了一摞某品牌绿豆饼。这款绿豆饼通常售价是一盒9.9元,现在3元一盒,两盒只要5元。

看到价钱廉价,刘女士便买了两盒绿豆饼,没想到当天晚上她就发现保质期有问题。“保质期60天,生产日期是10月23日,买得手的时刻已经是最后一天,不敢吃了,更况且一晚上也吃不完。”刘女士吐槽说。

越日早上,刘女士去找店家理论,却发现这款临期绿豆饼已经下架了,“没有购物小票,之前店家也没有提醒,只能自认倒霉”。

早在2012年6月,国务院就宣布《关于增强食物平安事情的决议》划定,食物谋划者要确立并执行相近保质期食物的消费提醒制度,严禁替换包装和日期再行销售。

2021年4月实行的反食物虚耗法划定,超市、阛阓等食物谋划者应当对其谋划的食物增强一样平常检查,对相近保质期的食物分类治理,作稀奇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但记者观察发现,线下实体店中,许多超市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临期产物销售区,而是和正价产物混在一起出售,有不少消费者以为这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没看清保质期就购置,过几天准备食用时却发现已经由期;纵然在销售临期食物的店肆中,一些商家也不会醒目地标注临期商品的详细生产日期和到期时间。

记者随机向某电商平台上5家销量靠前的临期食物专卖店客服咨询能否见告所卖商品另有多久到保质期,对方均回复说一定在保质期内,详细什么时刻到期却不再回复,另有店家甚至回复称不清晰另有多长时间过时。

另有一些商家会用“赏味期”取代“生产日期”印在食物包装上,食物是否过时基本无法得知。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先容,“赏味期”实在是日本的说法,是指食物最佳的品尝期。“赏味期”和“临期”食物,可能会在口味、风味上略有差异,但在质量和平安上没有差异,不外消费者却容易混淆,建议商家在食物上注明两个日期,一个是最佳品尝期,另一个就是保质期,便于消费者选择判断。

窜他日期以次充好

货源品质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对临期食物的需求日益增添,现在临期食物收购已经从买方市场酿成了卖方市场。

,,“只卖9块9”的“隔离险”,葫芦里装着什么药?

来自安徽的临期食物收购商王杰告诉记者:“以前进货的时刻,对方恨不得赶快脱手。现在临期食物火了,收货时要先报价,往往还正在商议价钱,货已经被别人收走了,做临期食物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

王杰说,临期食物一样平常的正规拿货渠道,包罗经销商库存、品牌方直供、社区团购供应商、连锁超市退仓等。“大部门品牌退仓剩余保质期都是一两个月,只剩几个星期的也对照常见,我们很少拿这种货,临期食物是一个快进快销的行业,进货量都对照大,万一卖不出去,钱都要赔在内里。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商家会虚标原价,甚至改动生产日期,用过时商品冒充临期商品,或者进购一些渠道不明的食物,诱骗主顾。”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咨询了5家店肆,对方均保证进货渠道正规,不会泛起问题,但没有一位客服正面回应进货渠道。在一些商品的买家谈论中,记者看到许多人提到“买到的八袋饼干全碎”“吃了几回都拉肚子”“和同伙在超市里买的器械纷歧样”等评价。

王杰发现,一些商家将已经由期的食物重新喷码后再上架,而容易重新喷码的过时产物往往是油墨印制的生产日期,烫印、激光印、钢印、热压印的生产日期很难改变。

“因此,消费者在购置时一定注重周围是否有被擦拭的痕迹,喷墨是否平均鲜亮、能否用水擦拭等。”王杰提醒道。

朱毅说,为了追逐欠妥利益,确实存在一些商家将过时食物换个“马甲”,贴上临期食物的标签再次流入市场等征象,这对于休闲食物行业康健生长晦气,也会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康健和购置体验。

此外,记者观察发现,临期食物折扣店的商品并纷歧定是真临期,有的商家乘隙将一些着名度不高的食物以临期名义出售吸引消费者购置。

记者在一些网店和实体店发现,放在货架上的许多商品都是刚生产出来的非大品牌产物,价钱仅比原价略廉价。面临休闲食物行业迅速推陈出新的现状,一些商家另辟蹊径,转至临期商品店正价售卖。大牌产物引流,动员小品牌产物清仓营利,成为临期食物商铺的营利新模式。

这些问题也导致购置临期食物成了开盲盒,一不小心就会踩坑。

一些社交平台上,针对此类问题的吐槽不胜枚举。有人称,某些网店售卖入口零食,调包商品复制正品,包装袋上全是英文,不仔细看发现不了眉目,但一尝就能判断出是调包的,体验感很差。“折扣力度大”“入口好物”“实现零食自由”等促销口号很容易让人上头,一下购置许多打折商品,现实上羊毛没薅成,还落入了促销噱头下的消费陷阱。

商家主顾注重自查

相关部门增强羁系

临期食物市场存在的虚耗、标签不规范等问题引起了国家及各地相关部门的关注。

2021年6月,国家市场羁系总局宣布《临期食物,可以买吗?》等5条科普短视频,从选购、制作、食用、蕴藏等差异角度先容息争读相关食物平安知识,提醒消费者按需购置临期食物,不要囤积,以免过时变质造成食物虚耗;临期食物买回家后,最幸亏保质期内吃完。若是食物过时,泛起膨胀、异味、霉变等情形,应当抛弃。

2021年11月30日,国家生长改造委等四部门团结印发《反食物虚耗事情方案》,要求健全临期食物销售系统,优化食物标识制度,激励食物生产者在食物包装上明确标识“最佳食用日期”和“保质日期”,支持食物生产谋划者以优惠价钱销售相近“最佳食用日期”的食物。指导超市、阛阓等食物谋划者增强一样平常检查,对相近保质期的食物分类治理,作稀奇标识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克日,以江苏省苏州市临期食物试点事情为契机,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羁系局制订《临期食物平安治理规范》《临期食物反虚耗指南》两项制度规范,明确临期食物平安治理规范,指导各单元凭证自身现真相形,确立规范的临期食物专用、专人治理货架,完善临期食物专项治理制度。打造苏州首个临期食物网络生意平台,直接对接内陆大型食物企业和各大阛阓超市,提高了临期食物处置能力及食物消费服务质量。

为规范临期食物市场,朱毅建议羁系部门一定要增强行业羁系,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严查临期、过时食物翻新销售等违法行为,商家也要提高自律意识,尤其是电商平台应推行好监视的社会职责。

据朱毅先容,之前北京针对临期食物出台过一个很详细的尺度,其中临界尺度也异常清晰。好比保质期为一年或更长时间的临期设置在到期前45天,如糖果罐头;保质期在6个月至一年间的食物的临期是在到期前20天,如常温奶。保质期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的,临期是指到期前的15天,好比一些真空包装的食物、冷冻食物等。

“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凭证这个尺度研究并制订临期食物的相关治理制度,对临期食物的限期作出界定。”朱毅说。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告诉记者,临期食物治理措施方面可以借鉴外洋的食物捐赠制度。好比,美国的食物银行是一个非营利的组织,会将超市中临期食物网络起来,部门用于捐赠,“我国也可以向食物银行偏向逐步规范生长”。

“此外,除了在食物包装上标注保质期外,还可以标注最佳口味时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等内容。对过了最佳食用期的临期食物打折出售或直捐赠给慈善机构。对于临期食物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削减食物虚耗的同时保证食物的平安。”成升魁说。

5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