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债务纠纷牵出8个销售公民小我私人信息行业“内鬼”
新华社南京1月25日电 “快递收货信息,一样平常30元买进,50元卖出”“一条身份证信息可赚钱5元左右”“开房纪录、车辆信息都可以查询生意”……江苏宜兴市人民审查院最近对一起涉及32名犯罪嫌疑人的销售公民小我私人信息案提起公诉,其中8名犯罪嫌疑人是行业“内鬼”。
,,“隔离险”是“安全网”还是“智商税”?案件由一起购置开房纪录追讨债务事宜牵出。2019年,当事人李某做生意亏损,向王某借了2万元,还了6000元后便不知所踪。恰在此时,王某收到广告,称可查询他人开房纪录、快递收货地址、名下车辆状态等信息。王某破费800元,购置了李某一年内开房纪录、快递收货地址及名下车辆信息,于2020年2月的一天,通过开房纪录找到李某。看到前来讨债的王某,李某报了警。
这起讨债事宜引起宜兴警方关注。宜兴警方从向王某卖信息的上家着手,层层追查,历经1年半时间逐步查出涣散在天下15个省份的30名犯罪嫌疑人。随后,宜兴市审查院在周全核查、梳理全案26册证据时,又锁定2名漏犯。宜兴市审查院案件承办审查官先容,在32名犯罪嫌疑人中,有8人是快递、通讯公司等行业“内鬼”,是销售公民小我私人信息的源头;下游介入倒卖的犯罪嫌疑人中,不少是来自二手车抵押等行业从业职员。
这些犯罪嫌疑人主要行使境外社交软件层层倒卖信息,有时一条信息可卖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现在,审查机关已提起公诉,案件正在进一步解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