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为什么要出台个体户条例?
发布时间:2020-12-14 ; 更新时间:2021-12-11
为什么要出台个体户条例?
一个国家要想管理好个个方面的事情,就要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处在社会中各个管理部门要依照各项法律、规章等进行社会管理,而处在社会中的公民也要遵照各项法律法规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比如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交通法规、比如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消费者保护条例等。那么出台个体户条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个体户条例其实全称是《个体工商户条例》,这个条例具有多重含义,既是为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还有就是为了加强对个体户的监督管理,最后就是为了发挥个体户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中的作用而制定的。有了这个条例,就给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提供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要进行个体户营业执照年审,我国的个体户条例是国务院2011年4月16日发布的并于201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的。在2014年2月19日进行了修改,对其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比如增加了国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而且说明了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等。在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又颁布国务院令,对于个体户条例进行了修订。所以要从事个体户经营的个人要认真学习个体户条例,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要知道如何寻求帮助等。